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地产“裁员潮”的真相
环宇杂谈
当前,我国政策大方向是“去地产依赖”,而不是“去地产”。
李宇嘉
上半年还在大规模“招兵买马”的地产商们,近期竟然屡屡爆出裁员绯闻。某房企巨头,从高周转到事故不断,再到主动降速和裁员,坏消息不断。内部人士告诉笔者,裁员子虚乌有,实际情况是以控制编制优化人员。什么意思?一个萝卜一个坑,不出人就不能进人,有的部门“只出不进”。好理解,速度降下来了,过去支撑高周转链条运转的一些部门或要“瘦身”了,如过去要求“当天出图”的设计条线;拿地少了,拓展团队不用四处找地。
当然,有的企业裁员消息还是确切的,特别是过去几年全国化布局快、高价拿地多的企业。现在,项目重仓的城市或区域,有的深受调控冲击,需求急剧萎缩(比如京津冀、海南(楼盘)等),有的限价管制严格,高价地无法入市,有的旧改或规划红利落不了地,既有项目推不下去。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,而前端融资“关闸口”、后端销售“难回款”又形成双重挤压。再加上,掷地有声的“遏制房价上涨”摧残大家预期,1~7月有800宗地流拍,部分企业准备要提前过冬了。
这是企业对环境的本能反应,没什么奇怪的。因为,自主也好、倒逼也罢,去产能、淘汰僵尸企业、环保风暴的大旗下,实体经济“瘦身”去年已展开。更早一些,互联网冲击和强势渠道商盘剥,商业和分销领域的实体企业惨不忍睹。互联网红利开始衰减,万达的网科去了两次产能,共享单车只剩一家还在苦撑;火热的金融行业,现在也在“去产能”,资管新规后倒下的影子银行不胜其数,之前报道券商营业部的盈利不及隔壁的拉面馆,近期其投行和研究所开始缩编。
房地产降低周转、减少拿地和裁员一样,都是市场下行期、“赚快钱”的资产红利期消退的结果,那些盲目扩张、割韭菜的企业最受冲击。这些高歌猛进的企业,总对未来有很高预期,总觉得人不够用,招聘赶不上业务,到处设事业部、区域公司。现在大势有变,不得不干掉机构、人员做鸟兽散。
红利在的时候、市场好的时候,貌似个个能力很强、谁都能赚钱。企业往往采取人海战术冲业绩,人均效能不重要,跟着吃大锅饭也没问题。于是,规模导向下,诞生了很多“只会执行、不会思考”、“只会做外延扩张、不会搞开拓市场”的人,慵懒的、跟在后面混日子的“小白兔”更多。近年来,职场上牛哄哄的人突然多了,动辄就豪言曾经操盘多少亿的项目,特别是投资口、并购口、营销口、资本运作口等。潮水褪去,业绩压力层层传导,才发现裸泳者接不住。
当前,融资难、回款难,市场确实下行了,但远没有差到悲观的时候,更没有到2008~2009年那般下坠。近期,当我们非常谨慎(甚至集体悲观)、缩减拿地时,港资房企却在杭州(楼盘)百井坊、上海(楼盘)虹口天际创出新地王。这一幕与近期A股跌倒3000点以下,外资沉着冷静地大规模抄底如出一辙。往近了看,商品房销售还在增长,上市房企半年个个报喜;往远了看,国家鼓励大家过上美好生活,衣食住行四大领域,现在来看,唯独住得“不美好”,楼市空间还很大。
当前,我国政策大方向是“去地产依赖”,而不是“去地产”, 80年代城镇化率已达80%的美国,最近两轮经济回升(互联网泡沫后和次贷危机后),楼市仍功不可没。只要好好盖“人住的”、“办公的”、“产业用的”房子,永远能立足。金融也好、地产也好、互联网也好,最大问题是,过惯轻松收割红利的好日子,很多人“头重脚轻根底浅”。有的裁员,稳扎稳打地在大规模校招,储备人才,传统地产开发类的招聘少了,产业地产、园区运营、公寓等人才需求增加了。市场下滑会倒逼转型,继续安逸或等新周期是徒劳,必须要与企业一起转型,这由不得你。
(作者系资深地产研究人士)
“中国每日房产网”的新闻页面文章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、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。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
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,客服邮箱,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
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热门文章
- 1.2023 Meliá Hotels International全球战略新闻发布会圆满成功
- 2.OPPO Reno8配置参数 搭载120Hz超清屏及4500mAh大容量电池
- 3.安徽高速地产9.51亿元资产支持ABS已获反馈
- 4.长安汽车拟以1元人民币收购长安铃木50%股份 实现全控
- 5.封单超80万手,智能音箱龙头火了!AI下一个风口将至,两路资金盯上这些股
- 6.年报深度丨合生创展:核心业务保持盈利 债务规模持续缩减
- 7.中交地产:成功发行7亿元公司债券
- 8.华为IFA2018满载而归,荣获16项权威科技外媒大奖
- 9.阳光城、融信等房企以价换量,降价促销幅度加大
- 10.VR眼镜哪款好 HTC/华为/三星玄龙MR+/索尼等厂商